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这就意味着煤炭行业的整合工作将进一步加深。
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是阳煤体制革新的又一力作。2008年初,经过充分酝酿的阳煤五大转型政策、举措出台。
一条相对比较明晰的脉络是: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科学发展阳煤集团铝电建材产业,形成煤-电-铝、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品加工、煤-电-灰渣-建材(水泥、矸石砖)完整的产业链条,推进铝电建材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过去的分公司,长期占用集团的资产,不计成本,不交红利。变,更体现在内涵的升华。从矿务局到大集团,从计划到市场,阳煤人走过了煤炭生产--产品销售--资产运营--资本运作的过程,这就是阳煤人观念转型的轨迹。梳理阳煤集团的发展脉络,改革、创新是一条最为清晰的主线。
按照纵向一体化战略,拉长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方向,阳煤集团依托自身丰富的煤焦和能源优势,围绕肥、醇、炔、苯、油、烃六条发展主线,开展煤化工循环工艺研究,逐步形成煤-煤气化-煤化工产业链 (化肥、化工产品)、电石-乙炔-精细化工产业链 (丁二醇、聚乙烯醇等)、电石-乙炔-氯碱化工产业链(烧碱、聚氯乙烯)。机制转型,从计划预算向法人治理转变管理就是变革,就是革新体制机制内的弊病。电力企业要克服资金紧张困难,加大煤炭采购力度,及时支付煤款,力争不再形成新的拖欠。
有关地方政府要坚决废止限制煤炭外运等干扰正常煤炭运销秩序的错误做法,不得分割市场,省内省外电煤发运应一视同仁。各有关省区煤炭行业管理及运行调节部门、煤炭企业、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有关铁路局要按照铁道部的要求,继续强化对电煤的发运组织工作,支持做好重点电煤补欠和抢运。会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按照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坚持增加有效供给与推进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坚持保障重点与抑制不合理需求、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结合,坚持企业内部挖潜和必要的政策支持相结合,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切实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煤平稳有序供应。
为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价格司、价格监督检查司会同铁道部运输局、煤炭运销协会、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全国电煤合同履行检查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前一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铁路、煤炭、电力等有关单位赴晋陕蒙三省区开展重点电煤合同履行检查有关情况,分析了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下一阶段提高电煤合同兑现率、保障迎峰度夏电煤供应提出了要求
而新加坡作为企业贸易点及企业区域总部,能够覆盖澳大利亚和南亚地区,而且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研发合作,新加坡方面凭借这些优势与陕煤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对于陕煤而言将是在原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近日来自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大中华区的访问团一行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下称陕煤)进行了访问,受到集团公司的热烈欢迎。据了解,陕煤领导携集团企业管理部、规划委相关人员对新加坡来客进行了热情接待,交流过程中,双方就相互合作事宜做了深入探讨。经过十一五,陕煤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到以煤炭开发为主导,多元发展 的产业转型。
会后,陕煤副总经理张福来接受了采访,他表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此番来访将对陕煤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陕煤分别对各自企业的产业规模、产品线、市场运营情况及远景目标做了详细介绍,期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对煤制甲醇及其下游产品技术表示了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希望能与陕煤建立相互了解的交流平台。事实上,陕煤通过产业调整和思想转变,经济规模实现每两年就翻一番,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而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合作将成为一个跳板,陕煤或借力加速发展的步伐,为其能在 十二五 期间大跨步前进提供更多的动力。据了解,自 2004 年组建初期到 2010 年,陕煤的销售规模从当年的 67 亿元增长到了 500 亿元,提前完成 十一五 奋斗目标,呈现了跨越发展态势,显示了突出的成长性。
张福来向笔者透露,会上双方在投资海外市场发展方面意向高度统一,并有望在甲醇下游产品、机械贸易及服务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这样一来,就能为把陕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的目标增添一股新鲜的血液近日来自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大中华区的访问团一行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下称陕煤)进行了访问,受到集团公司的热烈欢迎。
事实上,陕煤通过产业调整和思想转变,经济规模实现每两年就翻一番,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而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合作将成为一个跳板,陕煤或借力加速发展的步伐,为其能在 十二五 期间大跨步前进提供更多的动力。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陕煤分别对各自企业的产业规模、产品线、市场运营情况及远景目标做了详细介绍,期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对煤制甲醇及其下游产品技术表示了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希望能与陕煤建立相互了解的交流平台。
张福来向笔者透露,会上双方在投资海外市场发展方面意向高度统一,并有望在甲醇下游产品、机械贸易及服务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这样一来,就能为把陕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的目标增添一股新鲜的血液。据了解,自 2004 年组建初期到 2010 年,陕煤的销售规模从当年的 67 亿元增长到了 500 亿元,提前完成 十一五 奋斗目标,呈现了跨越发展态势,显示了突出的成长性。据了解,陕煤领导携集团企业管理部、规划委相关人员对新加坡来客进行了热情接待,交流过程中,双方就相互合作事宜做了深入探讨。会后,陕煤副总经理张福来接受了采访,他表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此番来访将对陕煤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一五,陕煤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到以煤炭开发为主导,多元发展 的产业转型。而新加坡作为企业贸易点及企业区域总部,能够覆盖澳大利亚和南亚地区,而且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研发合作,新加坡方面凭借这些优势与陕煤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对于陕煤而言将是在原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2009年,淮浙煤电公司原煤产量完成年计划的105%,发电66.8亿千瓦时,相当于浙江省外来电量的15.4%和全社会用电量的2.7%,为缓解该省电荒立下了汗马功劳。对电力需求大省浙江方来说,变输煤为输电,既解决了每年数百万吨电煤的运输难问题,又直接获得了便宜的电力电量,还可以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真正实现了1+1>2的放大效应,解决了缺煤之忧、运力之忧、市场之忧和煤电行业壁垒之忧。
按照浙江省1度电创造9.24元的GDP估算,相当于创造了1500多亿元的GDP。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是皖、浙两省打破体制壁垒、行业壁垒,突破区域界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大型能源战略合作项目,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50%,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共同投资组建。
对煤炭产地淮南方来说,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浙江电力市场和收益,不受煤炭市场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和煤炭运输能力的限制。目前,淮浙煤电公司发挥体制优势,抢抓机遇,紧锣密鼓地推进凤台电厂二期266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前期工作,实现企业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皖电东送主力军。
今年是淮浙煤电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截至今年5月底,淮浙煤电有限公司共生产原煤1046.9万吨,发电166.18亿度,实现利润9.21亿元,纳税9.8亿元,上交股东集团管理费共1.2亿元,总资产已达82.7亿元。淮浙煤电公司打破行业和区域界限,延长煤炭产业链,推动资源能源优势互补。公司所属顾北煤矿和凤台电厂相继获得了中国煤炭协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2009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其中,凤台电厂一期工程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08年投产发电,顾北煤矿2008年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超产目标。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煤电一体化的原则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凤台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13.8克/千瓦时,比预算低7.2克/千瓦时。工程规划同步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4600MW的大型坑口电站凤台电厂和一对设计年产能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煤矿,所发电量全部输送浙江。
项目投产两年多来,为浙江贡献了5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为安徽直接贡献了15亿元的经济效益。淮浙煤电公司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煤电一体化,调出了一片新天地。
该公司充分利用了淮南矿业集团拥有的煤炭资源及采选、瓦斯治理、安全管理等优势,浙江能源集团拥有的发电专业人才、管理、资本等优势,发展成果惠及合作双方。此外,凤台电厂0.408元/度的电价比浙江省统调燃煤机组标杆电价低近5分钱,累计让用电户少掏了8个多亿。同时,延长产业链,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可以解决当地社会就业和获得较高税收。缺煤之忧、运力之忧、市场之忧成为煤电行业壁垒结出的苦果。
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全国火电机组几乎全面亏损,而淮浙煤电公司实现了利润6.08亿元,煤电一体化的体制优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两大行业各自为政,壁垒森严,相互博弈大大增加了内耗。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初,该公司所属凤台电厂发电超过166亿千瓦时,全部输送到浙江淮浙煤电公司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实行煤电一体化,调出了一片新天地。
对煤炭产地淮南方来说,通过煤电一体化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浙江电力市场和收益,不受煤炭市场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和煤炭运输能力的限制。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全国火电机组几乎全面亏损,而淮浙煤电公司实现了利润6.08亿元,煤电一体化的体制优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